46. 秋收 秋收收_六零之福运炮灰
笔趣阁 > 六零之福运炮灰 > 46. 秋收 秋收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6. 秋收 秋收收

  一眨眼的功夫,赵云清来到赵家已经半年多。

  不知不觉中,他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的生活,甚至觉得自己被这具身体同龄化,也变得幼稚起来,毕竟以前的他可不会跟着人满山疯跑。

  他已经融入了这个世界。

  十月下旬,秋收如约而至。

  赵建国被前阵子的冰雹吓到,生怕临秋收来意外,国庆刚过就催着开始秋收。

  秋收是一项体力活,每天天还没亮,大队里男男女女一齐出动,抢着晴天收割水稻,从收割到脱粒晒干,都是跟老天爷抢时间。

  这当头要是来一阵雨,整个大队一整年可都白忙活了。

  秋收又苦又累,但这当头没有人抱怨,只要能下地的都下地,大一点的小孩也不例外。

  学校这会儿也停课了,从老师到学生全部都得下地干活,赵国庆赵娟娟年纪大,就下地一起收割水稻,赵云清这样年纪小的孩子,都挎着个篮子捡掉落的稻穗。

  早晨六点钟,赵家夫妻俩就赶到了地头上。

  几个孩子还有些睡眼朦胧,王春花心疼孩子,说:“你们多睡一会儿也没事。”

  “妈,我能帮忙。”赵娟娟立刻道。

  她知道自家负担重,全靠爸妈的工分撑着,秋收是一年最忙的时候,她要再偷懒不下地,那也没脸去上学了。

  赵媛媛也坚持道:“我跟姐一起干活,我们还能说说话,一点都不累。”

  姐妹俩懂事的很,知道她们俩一起下地就能拿孩子的工分,不多,但也是工分。

  王春花又看向两个小的,赵云清倒是清醒了,赵妙妙还在打哈欠。

  “阿清,你待会儿看着妙妙些,别让她乱跑。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在王春花眼里,小儿子比小女儿更可靠。

  今天忙起来可没人看小孩,王春花怕赵妙妙待不住乱跑。

  赵云清点了点头,拽住还在打瞌睡的姐,免得她走路不看地面跌倒。

  很快,夫妻俩也功夫管孩子们了,一天的劳作开始。

  这年头还没实现机械化耕作,全靠手工劳作,秋收冬种得持续两个月,进展十分缓慢。

  长时间的苦干实干,对社员们而言是一项挑战,每年这时候都得开动员会。

  “同志们,辛辛苦苦一整年,丰收就在咱眼前,不怕苦不怕累,劳动价值最宝贵。”

  赵建国先上台喊了口号动员:“同志们,干完秋收就能吃饱饭,咱们干不干?”

  “干!”社员们异口同声道。

  赵建国又道:“好,开工嘞!”

  男女社员分成两队,男社员挥舞着镰刀割水稻,男社员负责打稻,再有人将打好的稻子挑到晒谷场,晒谷场这边有一批老年社员,他们干不动体力活,负责翻稻晒稻,赵老娘就在这边负责翻晒。

  大家伙儿分工明确,齐心协力,秋收正式开始。

  赵云清拉着姐的手去了割完水稻只剩下茬子的空田里,见到有遗漏的稻穗就捡起来放背篓。

  据赵媛媛说,以前她最爱干这活儿,捡回家的稻穗就算自家的。

  但这两年不允许直接带回家,赵建国就提议按照工分算,满满当当一背篓是一工分,不多,总算没让孩子们白干。

  田里头僧多粥少,捡稻穗也考验眼力和细心,赵云清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  他运气也特好,一会儿功夫,背篓就装了一半。

  走了一会儿,赵妙妙也清醒了。

  她不好意思的甩开手:“弟弟,我能自己干。”

  瞧了瞧弟弟装满大半的背篓,小姑娘脸红了,觉得自己得赶紧追上去,不能输给弟弟。

  “那好吧,妈让我们在一起,不能走远。”赵元清交代。

  赵妙妙点了点头,就在隔壁开始找稻穗。

  见她找的认真,赵云清抬头去看,大队里好一番热火朝天的秋收场景。

  女社员们都弓着身弯着腰在割稻,几乎分不清楚谁是谁,他找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他妈。

  王春花是割水稻的一把好手,干得又快又好,超过身边的女社员一大截,都不带停顿的。

  赵云清继续找,又在打水稻的人群中找到了他爸。

  打稻是纯体力活,一天下来两条手臂都抬不起来,更可怕的是打稻的时候稻芒乱飞,扎的人满身满脸都是。

  开工没一会儿,赵建国已经满头大汗,他像是感觉不到稻芒存在,拖起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脸继续干,几乎没停过。

  只是这么累的话,他的腿伤肯定又会复发了。

  赵云清看着有些担心,又帮不上忙。

  另一批男社员也不轻松,他们负责挑稻子,一担得一百多斤,一直从田头挑到一里地外的晒谷场,挑着重担来回走,身强力壮的男人也会腰酸背痛。

  社员们却都习以为常,赵云清没听见一个人叫苦喊累,甚至因为今年水稻长得好,不少社员脸上还带着笑容。

  “要是能有现代化机械收割机就好了。”

  赵云清忍不住这么想,收割机一下,几天就能干完社员们一个月才能干完的活儿,大家也不需要这么累。

  小孩儿弯腰捡起一大颗稻穗,金黄色的稻穗无比饱满,每一颗稻谷都长得鼓鼓囊囊的,握在手中沉甸甸。

  “二姐的愿望算是实现了吧?”

  赵云清心想,这样的稻谷肯定算丰收,他们今年冬天绝对不会再挨饿。

  家里头养着的猪也很争气,一天比一天胖,吃得多,动得少,长肉速度比大队的任务猪强多了,弄得大队的养猪员还来取过经。

  赵娟娟自然说不出什么来,养猪员看了一天,只能承认赵家的猪品种好,就是爱吃爱长肉。

  既然第一个愿望视线了,那他可以换一个愿望,比如拥有一辆拖拉机。

  【宿主,你的愿望可真是淳朴。】七一个系统很会阴阳怪气。

  【拖拉机算什么好东西,你好歹想一想全智能化耕种收割系统。】

  赵云清才不上当:“我这叫接地气。”

  他又不傻,啥智能收割现在国内都没有,他许愿几十年后才出现的东西干啥?

  “弟弟,你在想什么呢?”赵妙妙见他一直站着不动,开口问道。

  赵云清下意识回答:“我想要一辆拖拉机。”

  赵妙妙咋舌:“你可真敢想,爸说咱公社统共只有一辆拖拉机,肯定不会给咱大队。”

  之前陈书记开着拖拉机过来,孩子们都过足了瘾,现在大队里十个孩子,九个以后都想成为驾驶员,剩下那个是刘家兄妹。

  “现在不给,以后也会给,咱大队一定会有拖拉机。”赵云清坚信着,到时候他爸妈干活就没这么累了。

  早上这一阵还算是凉快,等到日头升起来,太阳火辣辣的往下晒。

  赵云清赶紧拿着草帽走过去:“爸,你带上帽子。”

  “扔过来就成,这儿脏,你别走过来了,待会儿浑身疼。”

  赵建国心想儿子长得白嫩,皮肤看着就嫩,可经不住稻芒的刺拉。

  赵云清将帽子扔过去,又去给王春花和两个姐姐送了草帽。

  “呦,春花,你这儿子可真贴心。”王婶笑着打趣。

  王春花直起身来歇了歇,笑道:“那可不,羡慕让你儿子也来送。”

  王婶直摇头:“我家那俩混小子今年也下地了,本来就不贴心,这会儿哪儿指望得上。”

  刘家媳妇撇了撇嘴,暗道贴心有啥用,又不是亲生的。

  偏还有人问:“五一妈,咋不见你家五一十一,他们也不小了吧,今年还是不下地?”

  她说的下地,是跟大人一样收割打稻,而不是跟小孩儿似的捡稻穗。

  捡稻穗一天都没一工分,在大人眼里那就是玩,不是干活。

  一听这话,刘家媳妇沉下脸,没好气的说了句:“我家的事情不用你操心。”

  “她这是咋了,跟吃了火药似的。”社员不明所以。

  王婶凑过去说:“你不知道啊,她家十一不肯下地,说会晒黑,手指变粗什么的,昨儿个他们家闹了一场,闹得可厉害了。”

  “啥玩意?”

  社员惊讶道:“她一个乡下丫头这是要翻了天了,还怕晒黑弄粗手,地主家的丫头都没她讲究。”

  “谁说不是呢,五一妈心底憋着气呢,你别惹她。”

  “倒也是,我女儿要这么不听话,我也得气死。”

  “那也是他们夫妻俩自己宠出来的,哪家姑娘那么大了还不干活,整天瞎跑。”

  “现在孩子大了,她想管也管不住,性子拗不过来了。”

  刘家,话题中心的兄妹俩也在争执。

  刘五一黑着脸教训妹妹:“十一,昨天你有点过了。”

  “过哪儿了,我才几岁他们就让我下地干活,这是虐待儿童。”刘十一不服气。

  刘五一捏了捏眉心:“这个年代我们俩并不算小,村里头跟我们俩同龄的孩子,秋收都是要下地帮忙的。”

  “我偏不。”

  刘十一扭过身子:“哥,我两辈子都没干过农活,根本不会,再说了,难道你想让我晒得乌漆嘛黑,变成乡下村妇吗?”

  “这么大的太阳,这么重的体力活,我的皮肤会变黑,手指会变粗,用不了多久就跟村里别的女孩一模一样,养都养不回来。”

  “我就不去,他们能拿我怎么办,总不能杀了我,要有本事他们就打死我好了。”

  “我宁愿死也不会下地干农活。”

  刘十一神经质的咬着手指,她梦到了,梦里头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妇,每天不是烧饭洗衣带孩子,就是下地干活赚工分,过那样的日子她还不如现在被打死。

  刘五一没能看懂妹妹的执拗,在他眼中妹妹这次实在是不懂事。

  “又不是让你每天去,只是秋收这段时间做做样子,这会儿每个人都去,徐老师也会去,只有你一个人不去的话,你让别人怎么想?”

  他提起徐老师,希望刘十一清醒点,至少出门做做样子。

  “随便他们怎么想,反正我就是不去。”刘十一喊道。

  “我说了,只是装装样子,要不你去捡稻穗。”

  “我不去,去年就因为捡稻穗晒得那么黑,养了一年都没彻底白回来,这年头连个防晒霜都没有,我不去不去不去。”

  刘五一苦口婆心劝说了半天,可刘十一油盐不进,最后捂着耳朵索性不听他的说教。

  没办法,刘五一只得说:“那这样吧,我去地里干活,你就留在家里打扫做饭,到时候爸妈回家就能吃上饭,肯定也就没那么生气了。”

  “我哪儿会做饭。”刘十一抿嘴。

  “不会就去学,咱们还得在这地方生活十年,逃不开的。”

  刘五一叹气:“十一,你要认清楚现实,要么下地,要么做饭,你自己选一个。”

  二选一,刘十一自然没得选:“好,我在家做饭。”

  刘五一又叮嘱了一番,一直到刘十一不耐烦的推他离开,他才出门。

  关上门,刘十一看着灶头傻了眼,上辈子她连煤气灶都不知道怎么开,这辈子穿越后更是没进过厨房,哪里知道怎么用土灶。

  刘五一不放心又没办法,如果他也不去,可想而知刘家夫妻会多么生气。

  “五一,你咋才来,迟到会被扣工分的。”赵国庆瞧见他,起身打了个招呼。

  刘五一尴尬一笑:“早晨肚子疼耽误了。”

  “那你快干吧,我爸说了,这次按照多劳多得算工分,现在多干点还能追上去。”

  赵国庆说完继续割稻,他还想拿一个全工分震惊整个村。“还是我快。”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,赵媛媛起身一看,得意大笑。

  赵国庆气得跳脚:“肯定是你姐帮你,你怎么可能比我还快。”

  “呸,输了还不认账。”赵媛媛可不惯着他。

  赵国庆又说:“刚才跟五一说话耽误了一会儿功夫,这才输了,咱们再比一次。”

  “比就比,我能赢一次肯定能赢第二次。”

  赵家兄妹俩斗志满满,埋头苦干。

  刘五一却有苦说不出,理智上知道他必须学会干农活,随着年龄增长,不管是刘家夫妻,还是大队社员,都不会纵容他们兄妹不下地干活。

  可到了田里头,刘五一才知道干农活的辛苦。

  割水稻得一直弯着腰,一会儿功夫腰就酸疼的很,脸上身上脖子上都火辣辣的疼。

  时间那么的漫长,他以为自己干了老半天,结果一抬头,才割了一小块地方,而赵国庆都开始第二轮了。

  刘五一痛苦而坚持着。

  觉得秋收难熬的不只是刘五一,几个知青都在心底叫苦。

  他们来到金水大队也几个月了,从一开始完全不习惯干农活,到现在干得似模似样。

  孙志和张萱萱还以为自己已经熟悉了农活,到了秋收才知道,平时那活跟现在比起来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

  下地才一会儿,几个人身上的衣裳都已经湿透了。

  孙明就更加不适应了,他到大队后一直在学校当老师,这还是头一次下地。

  “明子,累就歇一会儿,不差那几个工分。”

  见弟弟脸色晒得红彤彤的,孙志心疼的劝他。

  孙志却只是起身歇了口气,很快又弯腰继续干:“哥,我能行的,你别老担心我。”

  他因为身体不好,干的是割水稻的活儿,在大队里头这都是妇女的活。

  要是再干不动岂不是被人笑话。

  孙志还挑着担子,忍不住说了句:“要是你能去晒谷场就好了,徐老师在那边给孩子们记工分,多轻省。”

  “别这么说,徐老师都多大年纪了,头发都白了。”

  孙明笑着安慰:“哥,其实下乡后我身体反倒是比以前好了些,看来人还得干活,越干身体越好,我就当锻炼身体了,难道你希望我也满头白发。”

  “瞎说什么呢。”孙志笑骂了一句,看了眼弟弟长了腱子肉的手臂,没再说话。

  他也没能多留,还得去挑担子呢。

  孙明目送他离开,又开始弯腰干活。

  张萱萱忍不住说了句:“你们兄弟俩感情真好。”

  “我打小身体就不好,大概是因为爸妈总说让他照顾我,所以从小到大他照顾我都照顾习惯了。”孙明笑着说了句。

  张萱萱吐了口气:“挺好的,我倒是想要这样的哥哥。”

  说完,她又笑了一声:“没有哥哥,要是有你这么懂事的弟弟也不错。”

  孙明笑了笑没多问,一起住了小半年,兄弟俩多少知道张萱萱家里的情况,重组家庭再爹不疼娘不爱,小小年纪就被送下乡了。

  她一个姑娘家孤身一人,看着胆大,其实心中没底,兄弟俩平时便照顾一些,张萱萱也知恩图报,个人相处的很不错。

  赵云清很快就捡满了一竹篓的谷穗,满满当当的竹篓沉甸甸的,看得人心底欢喜。

  “姐,我满了。”

  赵妙妙抬头,惊讶道:“你咋捡到这么快。”

  “那你先送去晒谷场吧。”

  赵云清点头,方才背篓越来越重,他就放在了地上,这会儿得重新背起来。

  哪知道一用力,赵云清脸颊涨的通红,整个人都在往后倒。

  赵妙妙看出来了,他弟背不动这竹篓,小姑娘赶紧跑过去托着:“这样行了吗?”

  好歹是把竹篓重新背了上去。

  赵云清脸更红了,这次不是晒得,是羞的。他没想到自己的力气还背不动一个装满稻穗的竹篓:“可以了。”

  “我跟你一道儿去。”赵妙妙偷笑道。

  赵云清闷头往前走:“姐,你是不是在笑我?”

  “怎么会。”

  赵妙妙立刻说:“我是在羡慕你,弟弟,你肯定是今天头一个捡到一筐稻穗的。”

  姐弟俩一个背着竹篓,一个托着下面,一前一后往晒谷场走。

  到了地方,赵云清一屁股坐下来,大口大口喘气。

  他揉着自己发酸的肩膀,就这么一会儿功夫,肩膀被压得酸疼酸疼的。

  “咋没人?”

  赵妙妙一看,转头喊:“徐老师,我们捡到一竹篓了,快来给我们记分。”

  徐老头负责记分,但他也不是光给孩子们记分,还得负责晒谷,这会儿正在摊稻子呢。

  听见喊声,徐老头赶紧跑过来。

  “这么快就捡满一竹篓了?”有婆子撑着脖子往那边看。

  赵老娘瞥了她一眼,拉着她一起过去:“去瞧瞧,免得待会儿有人说不公平。”

  “哎,我不是那意思?”婆子连忙为自己分辨。

  赵老娘笑道:“老姐妹,我知道你不是那意思,就给孩子当个见证人。”

  哼,打量她心底不知道,就因为老大当了个大队长,他们家遇上点啥好事,总有眼红的要说两句。

  尤其是开工才这么点时间,孩子就捡着稻穗回来了,这可是要记工分的,赵老娘自然不会让他们有机会说嘴。

  “云清,妙妙,你俩捡的?”

  赵老娘走过去一看,果然是满满当当的一竹篓,看着分量不轻。

  后头的婆子听见了,笑起来:“原来是两个人的份儿。”

  “不是,是弟弟一个人捡到的,他眼睛可厉害了。”赵妙妙解释道。

  赵老娘低头一看,小孙子脸颊都晒得红扑扑的,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粉嫩。

  “呦,我孙子可真能干。”

  赵云清被夸得脸更红了。

  徐老师已经称重过:“够一个工分了,还多了一点,我给你先记下,待会儿一起算。”

  “谢谢徐老师。”赵云清用力点头,眼睛黑黝黝亮晶晶的,这可是他第一次凭自己赚到工分。

  看着那大大的一,赵云清肩不酸了,腿不疼了,觉得自己还能捡几箩筐。

  “走,我们再去。”

  姐弟俩手拉着手,雄赳赳气昂昂的往地里头走。

  赵老娘看了直摇头:“这俩小屁孩,还真把挣工分当一回事儿了。”

  旁边的婆子笑起来:“知道往家里挣工分还不好啊,要是像刘家那两个似的,你才有得头疼。”

  “倒也是,但瞧他小小的一个,脸都晒红了,还是有点心疼。”

  再小一点的孩子,许多这会儿也只知道瞎玩,好几个一整天都不一定能捡到几颗稻穗。

  婆子又说:“我看你该知足了,虽说这孩子不是你家建国亲生的,但性子是真的好,这么点也不记事儿,养大了跟亲生都没两样。”

  还说:“长得也好,跟画报上的鲤鱼童子似的。”

  赵老娘选择性只听见了后半句:“你也觉得长得好,哎,我第一眼瞧着就觉得那孩子像我,跟我年轻时候长得一模一样,那眼睛那鼻子,就跟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。”

  婆子满头雾水,暗道咋就一模一样了,这孩子也不是你家亲生的啊。

  赵老娘一边干活,一边打开了话匣子:“当年我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人,结果俩儿子没一个像我,几个孙子孙女也不像,幸亏还有这小孙子……”

  难道这孩子是赵家亲生的,婆子恍恍惚惚的想。

  田里头,赵云清斗志满满,感觉自己还能再干一百年,哪知道刚回去就遇到个麻烦。,新m....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,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,以后老会打不开的,请牢记:,,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